陈亚源 官方网站

http://chenyayuan.zxart.cn/

陈亚源

陈亚源

粉丝:239615

作品总数:3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陈亚源,厦门人,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漆画漆艺创作。作品多...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美丽厦门:多角度呈现旖旎而现代的岛屿之城


发布时间:2016-04-1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美丽厦门·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展”那一幅幅画作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现代却依然风光旖旎的岛屿之城,诠释了海洋性文化在这座城市焕发出的开放却仍旧凸显着中国精神的一种独特魅力。

 

原标题:多彩笔触勾画旖旎而现代的鹭岛风情

 


陈亚源 | 《集美学村》 | 漆画 | 133 x 178cm

 

但凡临海而筑的城市,大都具有开放多元的海洋性文化征候。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文化像洋流那样源源不断地涌入,使其更易受到舶来文化、异质文化的侵袭与渗透;另一方面则是港口城市所促成的不同民族的混杂与聚居,使移民文化和内陆文化构成某种深层的联系。对于厦门这个海中之城、城中存海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20世纪初,这片岛屿沦为公共租界,从此这里成为外来文化与台海、闽越等本土文化相交融的接壤地;而新时期以来,这个曾经的国家大厦之门再次迎来了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前沿地位——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等,这种国际化经贸格局也再次拓展了厦门开放性的文化视野。

 

这或许正是我们在“美丽厦门·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展”那些绚丽多彩的画作里审视到一种文化气象。的确,《鹭海春晓图》《鼓浪之波》《创新湖里》《人文集美》《活力海沧》《同安红,鹭岛情》和《翔安春晖》等鸿篇巨制,以山水画的全景构图、花鸟画的缩微穿插、风景画的瑰丽色彩,向人们展现了厦门今日现代化发展与繁荣的壮观图景。尤其是《鹭海春晓图》以山水画全景式的大开大阖,将厦门岛、鼓浪屿以及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的现代化的滨海城市风貌尽收眼底,可谓传统山水画主题性创作的新探索。而《活力海沧》则以绚丽的色彩彰显了海沧现代化港口吊塔林立的矫姿,那并不写实的蓝绿色与橙紫色的互补搭配和夸张强化,或许也最真实地捕捉了人们对于今日厦门充满活力的印象。

 


陈亚源 | 《静听花开》 | 漆画 | 120 x 90cm

 

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征候无疑也塑造了厦门美术独特的艺术形象。这里,西洋画之盛或许是内陆同级行政区划的那些城市所不可比拟的;这里,现代漆画的发达与新创已成为当代中国漆画的学术象征;这里,中国画既体现了八闽深厚的笔墨传统,也因花木鹭岛的自然植被而呈现出清新雅致的格调。这些,或许都吸引我们从当代文化与地缘文化的纵横交叉点上来审视与探究厦门当代美术的独特现象。

 

当曾经的公共租界留存的那些洋式别墅里飘荡出钢琴的旋律时,你会觉得油画、水彩那些画面表现出的浓郁色彩感原就是鹭岛的本色。厦门油画、水彩的色彩感以及大刀阔斧的写意性特征,是此展给人最深的印象。此展既有洪瑞生的《冬的鼓浪屿》、李云起的《风铃》那样以较为写实的语言表现的鹭岛风情,也有熊礼斌的《草原上的人们》、贾洪民的《晌午》和辜志勇的《边城》那样表现社会现实的底层关怀。他们的写实语言是素朴的,惟其素朴,才在那些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与场景里流露出赤诚深情;也因素朴,才使得他们笔下的岛屿风情荡漾出别样的情怀意蕴。

 


浯屿汐讯(漆画)陈亚源

 

如果说鼓浪屿的情调与浪漫更多地释放在那些具有写意性特征的油画与水彩画作里,那么,肯定是那片海浪、那片阳光、那片绿荫赋予了画家以更多的灵感与想象。徐里的《花园》以米色调铺垫洋楼庭院的基色,那透过阳光的绿叶只是随意勾写,既有画面整体色相的温馨古雅,也有笔飞意写的飘逸洒脱。与徐里的捕捉庭院阳光的写意不同,赵九杰的《紫色花园》则以一种虚写勾画那些吐艳争芳的园花,他是以类似中国画的留白来意写那些浓艳之色的。倘若油画写意,也有色彩的浓艳,那张立平的《蓝之船》则穷尽了海色的碧蓝与闽南海船那富有标记的镶边大红,但他抽离了物象,使那些色彩呈现出一种浓郁却清透、响亮却单纯的表现性。这种从物象高度抽离出的色彩与通过色块重构画面图像的创作方法,也更多地出现在黄志洋的《琴鸟钟声入晚云》、翁伟民的《惠安印象》、蒋建智的《怒放三角梅》和徐强的《芭蕉拂晓》等油画作品中,对海岛亚热带植物、鼓浪屿红瓦黄墙、闽南红土地以及海岸高照度阳光的色彩捕捉,让他们不断尝试通过色彩的抽象与物象的简化来实现主观表现的自由性。

 

这些描绘厦门的水彩也和油画一样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水与色都追求饱和的张力,又都试图从具象描绘中挣脱出来。张及时的《万家灯火》是在群青普蓝里寻求阑珊灯火的橙色,陈其良的《海湾》则在普蓝的深调里捕捉那海湾白羽开屏似的千帆万樯。郑起妙的《萌阳》、陈其端的《蚀》,都在简括的色块、酣畅的水色之中呈现画家主体的想象与意写;与此相反,徐光培的《闽南渔歌》、刘维海的《春光》,或以繁密结体描写海岸楼宇,或以繁复之笔铺陈海渔船集,形式语言的自觉给予他们的水彩以更多的审美意涵。

 


陈亚源 | 《幽谧》 | 漆画 | 60 x 138cm

 

或许,正是色彩与造型这些绘画性的滋养,才促使了厦门本地原生漆画的现代性转型。厦门漆画所具有的艺术水准是具有全国高度的,展出的画家中不仅有陈文灿、汤志义、张玉惠等这样老中青三代的学科带头人或屡屡在全国美展获奖的漆画家,已经享有社会声誉的厦门漆画双年展也更积极促进了本地漆画的现代探索及与外界的广泛交流。本展通过陈亚源的《浯屿汐讯》、高宏的《鼓浪旧事》、郭明的《一片云》、黄文英的《花房》等漆画,让人们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漆画在现代形式语言方面的探索,镶嵌、堆色以及大漆的反复推磨,赋予这些形式结构以特有的质意漆韵。而如何在传统漆艺中增强现实生活的表现力、如何在工艺制作性中探索自由的绘画性,已成为当代漆画重要的学术课题。杨耀斌的《春风有约》、王舒的《204宿舍》、左庆一的《网里网外》和苏国伟的《欲乘春风揽年华》等,以敏锐的笔触捕捉了当代青年在现代化城市生活中所具有的蓬勃朝气,人们在这些传统技艺里看到了艺术家对于当代大学生活真切而鲜活的描绘,看到了艺术家对于网络时代人们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富有穿越感的书写,看到了传统漆艺在不断扩大生活表现范围的同时也不断地拓展了漆艺语言的表现幅度。王凤娟的《舒》、林智勋与黄建坤的《旧时光》和曾华晖的《嘉庚科学院》等,在漆艺与画艺的结合上无疑斩获了新的结合点。

 

现代艺术观念也给予漆画以新的拓展空间。展出中的一些漆画在进行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同时,也大胆地走向纯抽象,并以材料学的观念来凸显漆艺媒材的审美属性。汤志义的《凤归来》、张玉惠的《纹心雕龙》、陈杰聪的《融合》和林怡文的《生命之光》等,如果没有麻布、螺钿、漆皱、堆色等媒材技艺本身传递出的文化信息,他们画面所表达的符号图式也许就没有如此深刻的审美意蕴,而在如何让媒材说话上,漆的浸染与漆的层叠也赋予媒材以新的审美指向。画展中还有一些漆画在使用媒材与抽象符号的同时,也通过某种图像重组来强化画面的象征性。尤俊杰的《创世纪》、郑智精的《夜行者》和钟大章的《闻》等都通过材料、图像呈现了事物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象的重拼所传递的语意内涵却是模糊不确定的,从而也制造了现代漆画深刻而丰饶的寓言式表达。

 


陈亚源 | 《龙脊瑶锦》 | 漆画 | 122 x 158cm

 

八闽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厦门传统绘画也在中西美术碰撞和当代视觉文化的建构中获得了新的突破。从曾鲸、黄慎、李耕、李霞的传统人物线描到当代笔墨与素描的结合,人们在赵星的《林巧稚》、王新伦的《瑶山脊梁》、赵胜利的《架子工》和刘存有的《工友》作品里看到了厦门水墨人物画对于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那些作品对于知识分子与民工朴素形象的描绘,更深层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山水画领域,既有本文开篇提及的那些展现时代新风貌的宏篇大作,也有陈鑫的《新溪山行旅》、邓绍炳的《高泉绿野秀》那样的新青绿、新境界。在表现海西独特的山川人文风貌上,方广智的《岁月悄悄》、林庆辉的《梦回故里》和牛惠民的《闽南云霭》等试图以海西独特的民居、植被、地貌来整合传统笔墨,探索真正能够体现人文地域特征的山水画。而洪惠镇的《幽谷》、汤南南的《故园》、梁力成的《记忆枝络》则具有山水符号的象征性,这些画作一方面力求用最地道的笔墨体现中国画语言的纯粹性,另一方面则努力与图像相结合,探索山水画的现代审美体验。

 

遍布厦门的亚热带植物,为岛屿花鸟画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古代的边文进、华嵒到现代的郑乃珖,厦门花鸟画都由此获得闽越传统的深厚滋养,并在现代性转型中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大写意花鸟画上,林岑的《高飞自有云霄路》、郑盛龙的《满园益智香醉人》依然饱含传统用笔的老辣朴厚;介于工写之间的郑景贤的《花的世界白鹭天堂》、周煜的《三角梅开映日红》则大胆汲取了西画的色彩语言,色彩的块面更凸显了亚热带花木的生机;而工笔的汤淋南的《秋栖玉露微》、胡育光的《三角梅》等,则将体面实写与工谨线面有机结合,显得精巧而雅致。这些花鸟画几乎都离不开对于白鹭那飘逸而高贵神态的捕捉,这或许便是厦门花鸟画不能割舍的一种鹭岛情结。

 

作为白鹭的栖息之所,这里的阳光、蓝天、海水和鲜花都透着一股湿润而清新的气息。而这样的气息也始终洋溢在画展的大厅里,仿佛那一幅幅画作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现代却依然风光旖旎的岛屿之城,诠释了海洋性文化在这座城市焕发出的开放却仍旧凸显着中国精神的一种独特魅力。

 


陈亚源 | 《听泉》 | 漆画 | 138 x 180cm